2019-05-28 11:46:22.0
液晶显示用光学薄膜产业现状

光学膜在显示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增亮膜、扩散膜、ITO 导电膜、3D膜、防炫膜(AG)、硬化膜、保护膜、反光膜、PDLC膜(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液晶电控调光膜,可控制玻璃在通电和断电状态下的透明和非透明状态)等等。

 

液晶显示行业的薄膜材料主要用于背光模块和偏光片中。背光用光学膜主要有反射膜、扩散膜、增亮膜、导光板等几种。背光模块所用的光学膜片约占液晶面板总成本的15%左右。


背光模块用光学薄膜的主要原材料为聚酯切片(学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英文简称:PET)。在整个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如图1所示:

聚酯切片,属于石油化工衍生产品,其价格变动受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目前国内生产聚酯切片的厂家主要有中国石化及下属企业、仪征化纤、上海石化、天津石化、洛阳石化等。由于具有资源和规模优势,且行业准入门槛较高,上游企业普遍规模较大。因此,光学膜行业企业对上游原材料厂商的议价能力较弱,在产业链上相对上游大型聚酯切片生产商处于弱势地位。

 

光学膜产业现状

 

光学膜产业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3M和日本部分厂商,这些厂商在上世纪90年代为市场主流厂商。日本市场在1995年左右已建立完整的包括面板在内的LCD产业链,目前已拥有一批企业拥有光学膜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相比韩台企业具有一定优势。

 

2000年以后,韩国TFT-LCD产业快速发展,产量超越日本,为了提高产业链自给率,韩企投入巨资开发上游材料。随着韩国三星、LG等液晶面板企业的不断壮大,较大地带动了韩国本土光学薄膜企业的发展:较多上游光学薄膜基膜厂商向下游渗透至光学薄膜领域,并快速扩张产能;相关薄膜厂商2000~2005年迅速崛起,并采用低阶策略抢占市场,超越日本光学薄膜企业。

 

2005年以来,受益液晶面板产能向中国台湾转移,台湾TFT-LCD产能也超越日本,台企从和外资合资进行后段加工起步,逐渐获得光学薄膜生产技术,并利用其成本优势在全球竞争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近年来,我国厂家借液晶面板配套行业全球产能向国内转移的时机迅速发展,从多方面整合取得了光学膜生产的关键技术,陆续在国内实现光学膜生产,以争取逐步替代国外进口光学膜,实现为国内背光模组厂的生产配套。

 

当前,国产的反射膜和扩散膜在较大程度上可以替代国外生产的产品,但在部分高端产品和有特殊性能要求的技术上尚不能完全取代;而国内增亮膜的生产技术水平则尚处于中低端水平,但国内光学膜厂商正在加紧研发,争取生产技术和工艺的突破,抢占国内市场份额。

 

在光学基膜方面,全球80%以上的产能由三菱树脂、东丽、帝人、杜邦、可隆、SKC、东洋纺等几大巨头所垄断。近年来,国内一些薄膜生产企业陆续进入光学薄膜基膜生产领域。目前在生产及计划生产光学薄膜基膜的生产厂商主要包括裕兴股份、乐凯胶片、康得新、南洋科技、东材科技等。其中裕兴股份、乐凯胶片、康得新等厂商的基膜已实现量产。

 

近年来,我国光学膜的生产企业不断涌现,而康得新无疑是这个产业的一匹黑马。2013年11月,位于张家港保税区的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2亿平方米光学膜产业集群项目正式投产。此次投产的是其一期项目工程,一期项目总投资45亿元,建设年产2亿平方米光学膜、5万吨PET基材、1万吨保护膜和6100吨UV固化黏合剂生产装置。2013 年产量约8000 万平方米左右,预计2014 年光学膜可以实现满产。

 

国内部分光学膜企业

在国内众多企业都看好光学膜产业的发展前景、纷纷发力投建新厂的同时,业内现有企业的并购和整合现象也是此起彼伏,旨在更加高效的利用和整合资源,以图做大做强。

 

上海卷柔新技术光电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光学仪器及其零配件 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成立2005年,专业的光电镀膜公司,公司产品主要涉及光学仪器及其零配件的研发和加工;光学透镜、反射镜、棱镜等光学镀膜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为全球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采用德国薄膜制备工艺,形成了一套具有严格工艺标准的闭环式流程技术制备体系,能够制备各种超高性能光学薄膜,包括红外薄膜、增透膜,ARcoating, 激光薄膜、特种薄膜、紫外薄膜、x射线薄膜,应用领域涉及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美容、医用激光器、红外制导、面部识别、VR/AR应用,博物馆,低反射橱窗玻璃,画框等。